兰渝铁路某标段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附件详情

  • 目 录
  • 1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
  • 1.1.编制依据 1
  • 1.2编制范围 1
  • 1.3编制原则 1
  • 2项目概要及主要工程数量 2
  • 2.1项目概要 2
  • 2.1.1工程概述 2
  • 2.1.2主要技术标准 2
  • 2.1.3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2
  • 2.2主要工程数量 3
  • 3施工总体规划 3
  • 3.1隧道施工总体安排 3
  • 3.2组织机构设置 4
  • 3.2.1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 4
  • 3.2.2架子队的设置及管理结构 4
  • 3.2.3劳动力组织安排 5
  • 3.3机械设备准备 6
  • 3.4物质供应的准备 7
  • 3.4.1地材的准备 8
  • 3.4.2甲供、控材料 8
  • 3.5施工进度安排 8
  • 3.5.1各主要工序施工周期的确定 8
  • 3.5.2总工期目标 10
  • 3.5.3阶段性工期目标 10
  • 3.6临建工程及施工准备 11
  • 3.6.1临建工程 11
  • 3.6.2施工准备 12
  • 3.6.2施工技术准备 13
  • 4总体施工方案 14
  • 4.1施工基本原则 15
  • 4.1.1保护围岩 15
  • 4.1.2内实外美 16
  • 4.1.3重视环境 16
  • 4.1.4动态施工 16
  • 4.2施工指导原则 16
  • 4.3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16
  • 4.4隧道支护施工方案 17
  • 4.4.1超前支护 17
  • 4.4.2初期支护 17
  • 4.5隧道衬砌施工方案 17
  • 4.6防排水施工方案 20
  • 4.6.1排水方案 20
  • 4.6.2防水方案 20
  • 4.7隧道弃渣利用和弃置方案 21
  • 4.8隧道施工辅助作业 21
  • 4.8.1供风 21
  • 4.8.2隧道通风及防尘方案 21
  • 4.8.3供水 24
  • 4.8.4供电与照明 24
  • 4.8.5洞内管、路、线总体布置 25
  • 4.8.6洞内外施工调度通信 25
  • 5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工艺 25
  • 5.1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 25
  • 5.1.1施工前准备工作 25
  • 5.1.2土石方开挖 26
  • 5.1.3边仰坡防护 26
  • 5.1.4衬砌 26
  • 5.1.5回填 26
  • 5.1.6进洞施工 26
  • 5.2超前预支护施工 26
  • 5.2.1超前锚杆施工 27
  • 5.2.2超前注浆小导管施工 28
  • 5.2.3管棚施工 30
  • 5.3洞身开挖施工 32
  • 5.3.1钻爆设计 33
  • 5.3.2台阶法施工 34
  • 5.3.3大拱脚台阶法施工 37
  • 5.3.4大拱脚(弧导法)台阶法施工 39
  • 5.4初期支护施工 41
  • 5.4.1砂浆锚杆施工 41
  • 5.4.2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42
  • 5.4.3钢筋网施工 43
  • 5.4.4 钢架施工 44
  • 5.4.5喷射混凝土施工 45
  • 5.5地质超前预测及预报 47
  • 5.5.1区域地质和不良地质资料分析 47
  • 5.5.2TSP长距离超前预报 47
  • 5.5.3TEM地质雷达短距离精确探测(瞬变电磁仪法探测)(20-60米) 47
  • 5.5.4超前钻孔 48
  • 5.5.5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48
  • 5.6监控量测 48
  • 5.6.1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和主要内容 48
  • 5.6.2施工监测流程图 49
  • 5.6.3量测方法及要求 50
  • 5.6.4围岩及支护状态监测 50
  • 5.6.5拱顶下沉量测 50
  • 5.6.6水平收敛(周边位移)量测 51
  • 5.6.7地表下沉量测 51
  • 5.6.8锚杆拉拔力检测 52
  • 5.6.9量测频率及变形管理等级 52
  • 5.6.10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 53
  • 5.7防排水施工 53
  • 5.7.1防水板施工 54
  • 5.7.2止水带施工 56
  • 5.7.3洞口排水 57
  • 5.7.4洞内排水盲沟 57
  • 5.8二次衬砌施工 58
  • 5.8.1仰拱、仰拱填充(底板)施工 58
  • 5.8.2拱墙二次衬砌 60
  • 5.9二次衬砌拱顶注浆施工 64
  • 5.9.1二次衬砌拱顶注浆施工工艺 64
  • 5.9.2二次衬砌拱顶注浆施工方法 64
  • 5.10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 65
  • 5.10.1洞口浅埋段施工 65
  • 5.10.2断层破碎带施工 65
  • 5.12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 71
  • 6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及已完成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74
  • 6.1质量目标 74
  • 6.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74
  • 6.3质量保证措施 75
  • 6.3.1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75
  • 6.3.2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76
  • 6.3.3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77
  • 6.3.4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9
  • 7工期保证措施 79
  • 7.1以施工准备的充分性保证工期 80
  • 7.2以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保证工期 80
  • 7.3以施工组织的严密性保证工期 80
  • 7.4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 81
  • 7.5加强与社会及周边关系的协调保证工期 82
  • 7.6应对意外情况的工期保证措施 82
  • 8隧道风险管理 83
  • 8.1隧道风险评估 83
  • 8.1.1一般原则 83
  • 8.1.2评估对象 83
  • 8.1.3评估方法 83
  • 8.2风险辨识与分析 83
  • 8.3风险处理 84
  • 8.4风险监测 84
  • 8.5风险采取的管理方案 84
  • 9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84
  • 9.1安全目标 85
  • 9.2安全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 85
  • 9.3安全管理职责 85
  • 9.4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86
  • 9.4.1组织保证措施 87
  • 9.4.2制度保证措施 87
  • 9.4.3专项安全措施 88
  • 10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及措施 90
  • 10.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 90
  • 10.2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管理组织机构 90
  • 10.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91
  • 10.4施工环保措施 91
  • 1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92
  • 11.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92
  • 1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92
  • 11.3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92
  • 11.4职业病防治措施 93
  • 11.5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措施 94
  • 11.6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措施 94

附件详情

2.1.1工程概述 xxxxx隧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境内,地处四川东北部丘岭地区,隧道中心里程为DK705+231,其进口里程为DK704+797,出口里程为DK705+665,全长868m,设计为Ⅲ~Ⅴ级围岩,其中Ⅲ级围岩290m;Ⅳ级围岩410m;Ⅴ级围岩168m;DK705+645~DK705+665为明挖。 本隧道为浅埋隧道,进出口均为比较破碎的Ⅴ级围岩,隧道进口采用台阶式洞门,出口采用明洞门。DK705+645~DK705+665段采用明挖法施工,设置明洞衬砌; DK704+797~ DK704+802段采用拱上明挖,拱下暗挖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余段落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设置复合式衬砌。 2.1.2主要技术标准 本隧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客货共线(开行双层集装箱货车)双线隧道设计。
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7cm。
本隧平面曲线设置:左线:ay=27。31,56.55,,,曲线半径R=5500m,缓和曲线Ls=280m,ZH点里程=DK703+008.426,HZ点里程=DK705+931.343;右线:ay=27。31,56.55,,,曲线半径R=5495m,缓和曲线Ls=280m,ZH点里程=DK703+007.659,HZ点里程=DK705+930.478;本隧大部分位于圆曲线上。本隧竖曲线设置:为+0.3%的纵坡。
2.1.3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及气象条件
2.1.3.1地形、地貌,
xxxxx隧道所处地段属残丘剥蚀地貌,地形起伏相对较小。
2.1.3.2工程地质
本隧所处位置为川东北低山丘陵区,出露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等中、新生代的泥岩、砂岩等地层。广泛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层以及各种构造作用产生的构造岩。
隧道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pl)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砂岩、泥岩;地层单斜,倾角平缓,地质构造简单。
本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为低瓦斯隧道;在岩层中含有天然气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主要以CH4为主。
2.1.3.3地震动参数
xxxxx隧道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2.1.3.4水文特征
本隧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
地质勘探资料显示,该隧附近地下水不发育,对砼无侵蚀性;预计单日最大涌水量为600t/d。
2.1.3.5气象条件
本隧位于川东北低山丘岭区,属湿热气候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8℃。最高温度41.7℃,最低温度-5℃,年平均降雨量900~1400mm,6、7、8月为雨季,相对湿度70~80%。
区域风向受地形影响较大,各地均有差异,一般以东风、东南风为主,而北部多西南风、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17~26m/s。风向为西风、西北风。
2.2主要工程数量
本隧道开挖方量121715m3,喷射混凝土8175m3,衬砌26398m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