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级双线铁路钻爆法隧道工程土建施工组织设计206页(含斜井横洞).doc,布置图

附件详情

  • 1.编制依据1
  • 1.1编制依据1
  • 1.2编制原则2
  • 2.编制范围3
  • 3.项目概要及主要工程数量3
  • 3.1设计标准3
  • 3.2项目概要3
  • 3.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3
  • 3.3.1工程地质3
  • 3.3.2水文、气象4
  • 3.4工程施工条件5
  • 3.4.1交通与运输5
  • 3.4.2 水源5
  • 3.4.3建筑材料5
  • 3.4.4 通讯5
  • 3.5工程特点、难点及重点6
  • 3.5.1设计标准高6
  • 3.5.2地质复杂6
  • 3.5.3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工程组织管理是难点8
  • 3.5.4道路差,运输条件困难8
  • 3.5.5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8
  • 3.6主要工程数量9
  • 4.施工总体方案9
  •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11
  • 4.1.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11
  • 4.1.2施工队伍安排及施工任务划分14
  • 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18
  • 4.2.1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原则18
  • 4.2.2施工便道、便桥、便涵设置与规划18
  • 4.2.3施工生活驻地规划与设置20
  • 4.2.4拌和站、钢筋加工厂规划与设置20
  • 4.2.4火工品库21
  • 4.2.5弃碴场规划22
  • 4.3过渡方案及过渡设计22
  • 4.4施工用电22
  • 4.5施工用水25
  • 4.6施工测试26
  • 4.6.1 测量工作规划26
  • 4.6.2 试验工作规划28
  • 4.7 内业资料29
  • 4.7.1 内业资料的管理范围29
  • 4.7.2 内业资料管理实行专人管理29
  • 4.7.3 内业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9
  • 4.7.4 内业资料实行签字制度29
  • 4.7.5 留存影像资料29
  • 4.7.6 有关施工日志填写29
  • 4.7.7 内业资料分类保管30
  • 4.8施工程序30
  • 5.大岐山隧道的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31
  • 5.1施工顺序32
  • 5.2隧道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工艺33
  • 5.2.1隧道明洞和洞口段施工33
  • 5.2.2隧道进洞施工34
  • 5.2.3洞身开挖40
  • 5.2.4 隧道出砟及运输方法46
  • 5.2.5喷锚支护施工46
  • 5.2.6仰拱、仰拱填充(底板)施工54
  • 5.2.7防排水施工56
  • 5.2.8二次衬砌施工63
  • 5.2.9二次衬砌拱背回填注浆68
  • 5.2.10 附属工程施工70
  • 5.3隧道辅助施工措施71
  • 5.3.1隧道施工排水及污水处理71
  • 5.3.2 隧道施工通风和降尘73
  • 5.3.3 施工高压供风、供水77
  • 5.3.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80
  • 5.3.5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88
  • 5.3.6 隧道监控量测90
  • 5.3.7 无砟轨道施工前隧道沉降评估95
  • 5.4隧道施工控制技术措施97
  • 5.4.1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技术措施97
  • 5.4.2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技术措施99
  • 5.4.3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措施101
  • 5.4.4快速施工技术措施103
  • 5.4.5保护围岩,控制变形,动态管理,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104
  • 5.4.6 确保光面爆破炮眼残留率的技术措施105
  • 5.4.7隧道超欠挖控制技术措施105
  • 5.4.8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106
  • 5.4.9喷射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07
  • 5.4.10隧道支护衬砌内实外美的技术措施107
  • 5.4.11保证二次衬砌拱顶填充密实的技术措施108
  • 5.4.12隧道衬砌防渗漏抗裂技术措施108
  • 5.4.13快速堵水技术措施109
  • 5.4.14防水板铺设技术措施109
  • 5.4.15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措施110
  • 5.5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111
  • 5.5.1隧道风险评估111
  • 5.5.2大岐山隧道施工风险识别及原因分析111
  • 5.6 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应急措施116
  • 5.6.1 突水、突泥116
  • 5.6.2 坍塌117
  • 6.科技创新118
  • 6.1联合国内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攻关118
  • 6.2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其工法整理安排118
  • 6.2.1在该项目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118
  • 6.2.2在该项目使用的新仪器和设备119
  • 6.2.3新工艺和新技术工法整理安排119
  • 7.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使用计划120
  • 7.1施工总工期120
  • 7.2施工架子队和单元划分121
  • 7.3工期安排121
  • 7.3.1进度指标121
  • 7.3.2工期计算122
  • 7.3.3里程碑事件123
  • 7.4 资金使用计划123
  • 7.4.1资金管理123
  • 7.4.2资金流动计划124
  • 7.4.3合同用款计划124
  • 8.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124
  • 8.1主要材料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124
  • 8.1.1主要材料计划124
  • 8.1.2招标采购规划125
  • 8.1.3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组织方案125
  • 8.1.4 保证材料供应的措施126
  • 8.1.5 材料供应的应急预案126
  • 8.1.6 主要材料质量控制126
  • 8.2主要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127
  • 8.2.1配备原则127
  • 8.2.2主要施机械设备配备及调配计划128
  • 9.试验机构、试验手段、检测程序及试验的总体安排128
  • 9.1试验机构、人员设置及职责128
  • 9.1.1试验机构、人员设置128
  • 9.1.2项目部工地试验室职责128
  • 9.2试验设施129
  • 9.3工程试验内容129
  • 9.4试验手段130
  • 9.5检测程序131
  • 9.6 工程试验质量保证措施131
  • 9.7试验工作的总体安排132
  • 9.7.1 试验检测项目132
  • 9.7.2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试验计划132
  • 10.各项措施133
  • 10.1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133
  • 10.1.1质量目标133
  • 10.1.2创优规划133
  • 10.1.3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34
  • 10.1.4质量保证措施139
  • 10.2安全保证措施154
  • 10.2.1安全目标154
  • 10.2.2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54
  • 10.2.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56
  • 10.3工期保证措施164
  • 10.3.1工期目标164
  • 10.3.2工期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164
  • 10.3.3工期控制方法164
  • 10.3.4工期保证措施165
  • 10.3.5工期风险管理172
  • 10.4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72
  • 10.4.1冬季施工安排172
  • 10.4.2雨季施工安排174
  • 10.5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177
  • 10.5.1制度保证措施177
  • 10.5.2具体保证措施178
  • 10.6施工环保、水保、文明施工及文物保证措施179
  • 10.6.1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护措施179
  • 10.6.2 文明施工措施184
  • 10.6.3 文物保护措施186
  • 10.7减低造价、节约用地、节能及各类资源管理措施187
  • 10.7.1 减低造价措施187
  • 10.7.2节约用地措施188
  • 10.7.3节能及各类资源管理措施188
  • 10.8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189
  • 10.8.1相关生产风险源的识别189
  • 10.8.2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90
  • 10.8.3突发事故报告、应急措施及处理192
  • 10.9相邻管段及相关工程接口的协调沟通与配合措施199
  • 10.9.1与业主的配合与协调199
  • 10.9.2与监理单位的配合与协调199
  • 10.9.3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协调200
  • 10.9.4与其他施工单位的配合与协调200
  • 10.9.5与地方有关部门及当地居民的配合与协调201
  • 11.需附的图表201

附件详情

隧道为Ⅰ级双线铁路隧道,线间距4.8m,设计行车速度为250km/h,并预留提速条件,建筑限界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接近限界。正洞长9507m,隧道最大埋深约528.5m。隧道有段设置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呈62°的斜井,斜井斜长1429.14m;隧道设置与线路垂直的横洞。本隧道碳化等级为T2,衬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隧道衬砌采用C30混凝土或C35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防水要求高。通风主要采用压入式通风。便道按照双车道设计,便桥为2跨钢桥结构。路面宽6.5米。石方爆破段,铺设10cm碎石。工程内容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仰拱、沟槽及附属、无砟道床等。 开工日期:12月19日 完工日期:10月20日 工程地质:隧道地处低山区,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砂岩、页岩、燕山期花岗岩,偶见灰岩薄层。山坡覆盖层厚2~4m,古生界砂岩、页岩岩体较破碎,花岗岩风化壳浑厚。地形陡峻,隧道围岩以Ⅲ~Ⅳ级为主,局部穿越灰岩夹层段可能涌水涌泥,隧道穿越多条断层(四条断层及六条次级断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隧道存在断层、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条件,部分断层破碎影响带较宽。 …… 施工方法: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开挖支护采用四步CD法进行。Ⅴ级围岩采用四步CD法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Ⅳ级围岩根据围岩破碎情况采用四步C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或台阶法,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斜井和横洞根据围岩状况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隧道正洞主要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方法施工,辅助洞进洞采用超前小导管结合型钢拱架的方法进行施工。大管棚采用Φ108热轧无缝钢管,壁厚6mm,环向间距0.4m,长40m,外插角1~3°,压注M20水泥砂浆。在软弱围岩地层中施工,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预加固地层技术。隧道底部均采用仰拱结构。喷锚支护全断面施作完成后,拆除临时支护,开挖并灌筑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一次灌筑仰拱混凝土长度6~8m。隧道防水施工主要EVA防水板加土工布、橡胶止水带(止水胶)。
……
共计206页,

四步CD法施工工序流程图

隧道防水暗钉圈固定缓冲层示意图

隧道洞口沉淀池布置图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序流程图

隧道正洞光面爆破眼布置图

隧道施工通风示意图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项目内容综合表

隧道工程量统计表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全部评论
评论网友评论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不得发布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