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岛某工业区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doc,平面布置图

附件详情

  • 目 录
  • 一、 总体概述 8
  • 1.1、编制依据 8
  • 1.1.1、编制说明 8
  • 1.1.2、编制依据 8
  • 1.2、项目概要 9
  • 1.2.1、工程名称 9
  • 1.2.2、建设单位 9
  • 1.2.3、工程质量标准 9
  • 1.2.4、施工工期 9
  • 1.2.5、施工范围 9
  • 1.3、工程场地情况 10
  • 1.3.1、15#路工程地质条件 10
  • 1.3.2、16#路工程地质条件 10
  • 1.3.3、17#路工程地质条件 10
  • 1.3.4、20#路工程地质条件 11
  • 1.4、工程规模 11
  • 1.4.1、道路工程 11
  • 1.4.2、管网工程 12
  • 1.4.3、主要工程数量表 12
  • 1.5、贯彻落实长兴岛特色管理规定 16
  • 1.5.1、总包管理人员(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证书代管、指纹考勤) 16
  • 1.5.2、分包的管理(工程分包审批制) 16
  • 1.5.3、劳务队伍的管理(半军事化管理) 16
  • 1.5.4、建筑材料审批、复验制度 17
  • 1.5.5、质量管理措施(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17
  • 1.5.6、安全管理措施 17
  • 1.5.7、标准化工地及文明施工管理 18
  • 1.5.8、工程变更控制 18
  • 1.5.9、工程款拨付 18
  • 1.5.10、工程档案的管理 18
  • 1.6、施工段的划分和施工队的组织 19
  • 1.6.1、施工段的划分 19
  • 1.6.2、施工队伍的配置 19
  • 二、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布置 19
  • 2.1、主要办公设施 19
  • 2.2、主要生活设施准备 19
  • 2.3、主要生产设施准备 20
  • 2.4、施工便道 20
  • 2.5、现场排水 20
  • 2.6、机械设备布置 20
  • 2.7、临时用水、用电 20
  • 2.8、现场管理 21
  • 2.8.1、组织机构 21
  • 2.8.2、现场管理办法 26
  • 2.9、施工 平面布置图 见附表一 31
  • 三、施工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方案 31
  • 3.1、该项目施工重点、难点 31
  • 3.1.1、路基工程粉砂路基的换填、压实处理 31
  • 3.1.2、路床施工的质量控制 31
  • 3.1.3、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 31
  • 3.1.4、综合管网工程的质量控制 33
  • 3.1.5、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协调控制 34
  • 3.1.6、局部地段路基施工的降水措施 34
  • 3.1.7、管网基础的换填支护和降水 35
  • 3.1.8、电力隧道防水砼施工缝、变形缝的施工 35
  • 3.2、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36
  • 3.2.1、采用新型、无毒、寿命长的管材 36
  • 3.2.2、预拌砂浆技术 36
  • 3.2.3、新型管材及连接技术 37
  • 3.2.4、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37
  • 3.2.5、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37
  • 3.3、测量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38
  • 3.3.1、施工方法 39
  • 3.3.2、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 39
  • 3.3.3、测量内业计算 39
  • 3.4、污、雨水管道工程施工 39
  • 3.4.1、管道开槽 39
  • 3.4.2、管道安装 40
  • 3.4.3、检查井砌筑、浇筑 44
  • 3.4.4、污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 45
  • 3.5、中水管线施工 46
  • 3.5.1、管道开槽 46
  • 3.5.2、管材、管道安装及接口 46
  • 3.5.3、管道基础 46
  • 3.5.4、管道支墩 46
  • 3.5.5、阀门及阀门井 47
  • 3.5.6、阀门井井盖、井座 48
  • 3.5.7、砼加固处理 48
  • 3.5.8、管道工作压力及试验压力 48
  • 3.5.9、管道回填 49
  • 3.6、给水管线施工 50
  • 3.6.1、管道开槽 50
  • 3.6.2、管材接口及管道安装 50
  • 3.6.3、管道基础 50
  • 3.6.4、管道工作压力及试验压力 50
  • 3.6.5、管道支墩 51
  • 3.6.6、阀门及阀门井 51
  • 3.6.7、阀门井井盖、井座 51
  • 3.6.8、砼加固处理 51
  • 3.6.9、管道回填 51
  • 3.7、道路工程施工 52
  • 3.7.1、施工测量 52
  • 3.7.2、路基施工 53
  • 3.7.3、路床整修及碾压 54
  • 3.7.4、水泥稳定碎石 55
  • 3.7.5、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 56
  • 3.7.6、改性沥青砼施工 67
  • 3.7.7、边石施工 71
  • 3.8、过路预埋套管 72
  • 3.9、电力隧道施工 72
  • 3.9.1、钢筋施工 72
  • 3.9.2、模板工程 77
  • 3.9.3、施工缝及变形缝的施工 77
  • 3.9.4、混凝土浇筑施工 78
  • 3.10、电力管沟土方施工 78
  • 3.11、质量保证措施 78
  • 3.11.1、工程管理质量目标 78
  • 3.11.2、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79
  • 3.11.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83
  • 3.11.4、质量组织机构框图和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下图 85
  • 3.1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艺卡见附表二 85
  • 四、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及违约承诺 87
  • 4.1、安全生产措施 87
  • 4.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87
  • 4.1.2、安全生产管理 89
  • 4.1.3、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92
  • 4.1.4、安全检查 94
  • 4.1.5、安全奖惩措施 95
  • 4.1.6、安全事故管理措施 96
  • 4.1.7、安全管理制度 97
  • 4.1.8、保安管理制度 100
  • 4.2、文明施工措施 101
  • 4.2.1、文明施工管理 101
  • 4.2.2、安全 技术交底 见附表三 104
  • 4.2.3、安全生产违约承诺 104
  • 4.2.4、文明施工违约承诺 104
  • 五、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105
  • 5.1、施工依据及原则 105
  • 5.1.1、编制依据 105
  • 5.1.2、编制原则 105
  • 5.2、编制形式 106
  • 5.2.1、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106
  • 5.2.2、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研工作 106
  • 5.3、施工进度总体控制计划 106
  • 5.3.1、施工计划进度控制的内容和措施 106
  • 5.3.2、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的内容和措施 107
  • 5.3.3、进度计划调整及追赶措施 107
  • 5.4、工期保证措施 107
  • 5.4.1、组织保证措施 107
  • 5.4.2、技术保证措施 108
  • 5.4.3、机械、运输设备保证措施 109
  • 5.4.4、劳动力保障措施 110
  • 5.4.5、财务保证措施 110
  • 5.4.6、与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110
  • 5.4.7、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10
  • 5.4.8、其它保障措施 112
  • 5.5、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四 113
  • 5.6、劳动力计划表见附表五 113
  • 5.7、违约承诺 113
  • 六、机械设备、办公设备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 113
  • 6.1、机械设备、试验器材的选用原则 114
  • 6.2、机械设备保障措施 114
  • 6.3、拟进场施工机械、办公、检测设备见附表六、附表七、附表八 114
  • 七、合理化建议 114
  • 7.1、图纸中的技术检测标准 114
  • 7.1.1、回弹模量换成弯沉值 114
  • 7.1.2、水稳碎石的级配要求 115
  • 7.2、图纸的标注尺寸 115
  • 7.3、路口的渠化交通 115
  • 7.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FRPM)检查井代替钢筋砼检查井 115
  • 7.5、甲方协调高档摊铺机乙方租赁 115
  • 7.6、RD4000管线探测仪新技术的应用 115
  • 7.7、电力隧道采用预制管廊技术 116
  • 7.8、合理化建议表见附表九 116
  • 八、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16
  • 8.1、道路面层、检查井、边石、管网等质量通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16
  • 8.1.1、道路面层质量通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16
  • 8.1.2、道路基层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17
  • 8.1.3、检查井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118
  • 8.1.4、边石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18
  • 8.1.5、管网质量通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19
  • 8.2、道路路基下沉的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21
  • 8.2.1、产生的原因 121
  • 8.2.2、预防措施 121
  • 8.3、电力隧道的质量通病 121
  • 8.3.1、电力隧道防水砼施工缝、变形缝处渗水 121
  • 8.3.2、跑模、露浆、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 122
  • 8.3.3、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产生表面裂纹 122
  • 九、冬、雨季的施工措施 122
  • 9.1、路基工程的雨季施工 122
  • 9.2、砌体工程的雨季施工 123
  • 9.3、雨季施工的防范措施 123
  • 9.4、冬期施工概念 123
  • 9.5、冬期施工特点 123
  • 9.6、冬期施工基本要求 123
  • 9.7、冬期施工的准备 123
  • 9.7.1、编制冬期施工组织设计 123
  • 9.7.2、组织好冬期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124
  • 9.7.3、物资准备 124
  • 9.7.4、施工现场的准备 124
  • 9.8、冬季土方施工措施 124
  • 9.9、基层施工措施 124
  • 9.10、沥青冬季施工措施 124
  • 9.11、沟槽土方工程 125
  • 9.12、冬期施工安全措施 125
  • 9.13、冬期施工防火要求 125
  • 十、工程的保修和回访 126
  • 10.1、工程保修 126
  • 10.1.1、保修时间 126
  • 10.1.2、保修范围 126
  • 10.1.3、保修方法 126
  • 10.2、工程回访 126
  • 十一、附表 126
  • 附表一:施工总平面图 127
  • 附表二: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控制卡 128
  • 附表三: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148
  •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表 170
  • 附表五:劳动力计划表 171
  • 附表六: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172
  • 附表七: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办公设备表 174
  • 附表八: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175
  • 附表九:合理化建议表 177

附件详情

1.2.5、施工范围 综合区15#路(2#-16#路),起点与现有2#路相交,终点为与16#路相交,道路施工全长为1346.151m,红线宽度为36m。 综合区16#路(21#-10#路),工程起点与21#路相交,终点与10#路相交,沿线与15#路相交,道路全长979.388米,红线宽度36米。 综合区17#路(6#-15#路),起点与6-1#路相交,终点为与15#路相交,道路施工全长为1379.681m,红线宽度为36m。 综合区20#路(2#-10#路),起点与现有2#路相交,终点为与16#路相交,道路施工全长为1858.521m,红线宽度为36m。
电力管沟的土方工程挖方12万方,其中外运5.5万方,回填6.5万方。
同时包括雨水、污水、给水、中水和过路管工程及坡面植草防护。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Ⅱ级。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道路横断面设计:红线宽36米,双向4车道。
地震基本烈度:7度。
道路横坡度:机动车道采用2%,人行道横坡度1.5%。
路面:道路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
路基:填方路基边坡坡率为1:1.5,挖方坡率为1:1.0。
设计荷载:道路标准荷载BZZ-100KN。
1.3、工程场地情况
1.3.1、15#路工程地质条件
⑴、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单元为冲洪积扇。
地层自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①2耕土、③1粉质粘土、③2细砂、⑤2强风化页岩,除①1杂填土、①2耕土外均可作为路基。
⑵、地下水情况
部分地段有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1.50—3.70米,地下水位标高1.90—7.16米。
⑶、粉砂路基处理(524.4m)
K0+346.6~K0+771路段、K1+180~K1+280路基下粉细砂较厚,根据地勘报告,局部松散粉砂层可产生震动液化。为保证路基稳定。对道路机动车道范围内的路基土进行换填处理,换填厚度至少为路面结构层以下1米。换填填料为开山石碴。回填前应对超挖后的路基进行碾压。以达到压实标准。回填石碴粒径不宜过大,最大粒径不超过15厘米,路床顶以下30厘米范围内不应超过10厘米。填料应分层碾压,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1.3.2、16#路工程地质条件
⑴、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单元为冲洪积扇。
地层自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①2耕土、③1粉质粘土、③2细砂,除①1杂填土、①2耕土外均可作为路基。
⑵、地下水情况
部分地段有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1.30—3.30米,地下水位标高7.62—9.35米。其中K0+500至终点路段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基底以上,需要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
⑶、粉砂路基处理(505.266m)
K0+032.579~K0+100路段、K0+492~K0+929.845路段路基下粉细砂较厚,根据地勘报告,局部松散粉砂层可产生震动液化。处理方法见15#路。
1.3.3、17#路工程地质条件
⑴、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场地地形变化较大,勘探点地面高程7.35~24.00m,地貌单元为冲洪积扇。
地层自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①2耕土、③1粉质粘土、③2细砂、⑤2强风化页岩,除①1杂填土、①2耕土外均可作为路基。
⑵、地下水情况
部分路段见有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1.50—4.00米,地下水位标高5.50~16.08米。其中K1+160~K1+330路段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基底以上,需要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
⑶、粉砂路基处理(978.332m)
K0+308.5~K1+045.42路段、 K1+097.42~K1+338.832路基下粉细砂较厚,根据地勘报告,局部松散粉砂层可产生震动液化。处理方法见15#路。
1.3.4、20#路工程地质条件
⑴、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单元为剥蚀低丘陵、冲洪积扇。
地层自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①2耕土、③1粉质粘土、③2细砂、④1全风化石灰岩、④2强风化石灰岩、⑤2强风化页岩,除①1杂填土、①2耕土外均可作为路基。
⑵、地下水情况
部分路段见有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2.90—3.70米,地下水位标高12.13~13.98米。
⑶粉砂路基处理(1067.6m)
K0+600~K1+281.5、K1+423.9~ K1+810路基下粉细砂较厚,根据地勘报告,局部松散粉砂层可产生震动液化。处理方法见15#路。
1.4、工程规模
1.4.1、道路工程
1.4.1.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各路段总厚度为53cm,各路段段路基顶面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路面设计弯沉值29.4(0.01mm)。
上面层:5cm中粒式(AC-16F)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下面层:8cm粗粒式(AC-25F)沥青混凝土,粘层油0.4L/m2;
上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透层油0.9L/m2;
下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