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详情
-
1 前言 1
-
2 设计依据 1
-
I号滑坡治理设计 1
-
3 工程地质条件 1
-
3.1地形地貌 1
-
3.2地层岩性 1
-
3.3水文地质 2
-
3.4场地的地震效应 2
-
3.5不良地质现象 2
-
4 滑坡形成机制 2
-
4.1 滑坡体形态特征 2
-
4.2滑坡体物质特征 2
-
4.3 滑带土特征 2
-
4.4滑坡体地下水特征 2
-
4.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变形机制分析 2
-
5 稳定性分析 3
-
5.1设计剖面的确定 3
-
5.2计算参数的选取 3
-
5.3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 3
-
6治理工程 3
-
6.1治理方案 3
-
6.2 加固力计算及方案设计 3
-
6.2.1加固力计算 4
-
6.3工程数量表 6
-
Ⅱ号滑坡治理设计 6
-
3 工程地质条件 6
-
3.1地形地貌 6
-
3.2地层岩性 6
-
3.3水文地质 7
-
3.4场地的地震效应 7
-
3.5不良地质现象 7
-
4 滑坡形成机制 7
-
4.1 滑坡体形态特征 7
-
4.2滑坡体物质特征 7
-
4.3 滑带土特征 7
-
4.4滑坡体地下水特征 7
-
4.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变形机制分析 7
-
5 稳定性分析 8
-
5.1设计剖面的确定 8
-
5.2计算参数的选取 8
-
5.3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 8
-
6治理工程 8
-
6.1治理方案 8
-
6.2 加固力计算及方案设计 8
-
6.2.1加固力计算 9
-
6.3施工注意事项 10
-
6.4安全监测设计 13
-
6.5工程数量表 14
附件详情
该路段是S形拐弯路段,由于滑坡范围大,分为I号滑坡、II号滑坡分别治理。
I号滑坡长约120米,从坡脚至滑坡后缘最大平距离约165m,相对高差最大约30m,沿坡向地形上陡下缓,地形总体坡度约10°。滑坡治理设置一排人工挖孔抗滑桩,共布设18根,桩截面尺寸为1.5m×2.0m,桩长10-16m,间距6.0m;并对已经坡坏的两段路基路面进行修复。
II号滑坡长约78米,坡度平均约25°,坡面被茶树覆盖,从下至上呈阶梯状,滑坡地面投影面积约8.8×103平方米,滑坡体体积约11万立方米。滑坡治理设置一排人工挖孔抗滑桩,共布设13根,桩截面尺寸为1.2m×1.8m和1.8m×3.0m,桩长15-26m,间距6.0;对边坡裂缝开挖埋设复合式防水土工布进行回填夯实封堵;并对已经坡坏的K90 344-K90 422段路基路面进行修复。
附勘察报告及设计计算
39张,编制于近代年。
路面裂缝
滑坡治理平面图
人工挖孔抗滑桩立面图
抗滑桩配筋图
典型抗滑桩护壁结构示意图
截水沟大样图
加固力计算
岩芯照片
滑坡治理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