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详情
-
目 录
-
目录 1
-
前言 3
-
第一章 项目概要4
-
第一节 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4
-
第二节 编制依据、原则及主要控制目标 15
-
第二章 施工方法的选择 17
-
第一节 井底车场、硐室及大巷施工方案部署 17
-
第二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形式19
-
第三节 施工方法21
-
第三章 施工技术措施30
-
第一节 支护方式的选择30
-
第二节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及爆破图表30
-
第三节 质量标准及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57
-
第四节 提高工效、降低材料消耗及节约能源的措施59
-
第五节 支护材料的选用60
-
第四章 辅助生产系统62
-
第一节 通风系统 62
-
第二节 压风系统 63
-
第三节 防尘系统 63
-
第四节 防灭火系统 64
-
第五节 安全监测系统 64
-
第六节 井下临时供电系统 64
-
第七节 排水系统 67
-
第八节 提升运输系统 67
-
第九节 照明、通讯、信号 68
-
第五章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69
-
第一节 建井期的防洪 69
-
第二节 建井期的消防与环保 69
-
第三节 地面临时火药库的选择 69
-
第四节 井下灾害预防 71
-
第六章 施工劳动组织及施工工期74
-
第一节 施工劳动组织 74
-
第二节 施工工期排队 80
-
第三节 月度计划 81
-
第七章 施工工程安全及工程质量保证体系86
-
第一节 施工工程安全、程质量保证体系86
-
第八章 技术经济指标88
-
第九章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90
附件详情
一、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1、井田地层
井田内发育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地层,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其中第四系广泛分布,覆盖全区大部分区域,仅丘陵山顶局部出露侏罗系查干诺尔组、道特诺尔组和新近系五岔沟组基岩。
矿井煤系下伏地层主要有二叠系包尔敖包组(P2bl)、侏罗系查干诺尔组(J3c)、道特诺尔组(J3dt)、布拉根哈达组(J3bl),含煤地层为大磨拐河组K1d。各组间均为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煤系上覆地层为新近系 (N2) 、第四系(Q)风成黄土、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及沼泽沉积物,各组间均为不整合接触。
地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Q):厚度平均14.77m。主要为松散的冲洪积物粘土层、砂砾层。
⑵新近系(N2)五岔沟组:上段主要岩性为半固结的灰色-杂色泥岩,底部为灰黄色砂砾岩。底板埋藏深度平均98.05m;厚度平均83.57m。该组地层顶部广泛发育玄武质火山喷发岩、凝灰岩。
⑶煤系:深度166.00m,厚度为72.78m,上部主要为泥岩、细砂岩和粉砂岩;下部以煤层为主,含煤4层,为煤11、煤12、煤13、煤14。
⑷煤系基底火山凝灰岩:深度323.99m,厚度157.99 m。上部为火山角砾岩,质较轻,角砾状,易碎,裂隙不发育。中部为灰绿色岩浆岩,坚硬,密度大,有少量竖直裂隙发育,具少量溶蚀坑。下部则以灰-灰黑色的岩浆岩为主,具气孔构造,局部连通性较好。
2、地质构造
燕山运动末期形成的北东向山间断陷盆地为含煤地层的沉积提供了古地形条件,并控制着含煤地层的走向。在喜山运动中盆地整体抬升遭受剥蚀,新近系以后沉积了松散地层。煤田四周被晚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组成的中低山所环抱,并构成煤田基底。
煤系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小于10°。盆地中部地层产状非常平缓,倾角小于5°,甚至基本为水平,盆地东南边缘倾角稍大。煤系地层主要保留下部,上部已部分遭受剥蚀,保留的层位不一致。由于含煤基底起伏不平,煤系地层发育厚度不均,变化较大;但总体上是盆地中间煤层层数多、厚度大,边缘层数少、厚度小。
(1)褶曲
井田为一个封闭的聚煤盆地,含煤盆地的基底为火成岩,盆地整体近似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向斜,向斜西北翼较缓,煤层间的超覆现象明显;东南翼较陡,煤系地层与火成岩大角度不整合相交,反映出原始沉积盆地的东南缘地形切割剧烈(也可能为盆地边缘的古断层造成)。通过地震勘探及测区内钻孔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煤系基底起伏变化较大,基底最深处9-9孔钻探702.98m未见基底,煤系地层基底最浅处多见于盆地周边,测区钻孔揭露最浅处111.55m、标高为
758.43m。从剖面上可明显看出盆地边缘存在3级古剥蚀阶地形态,反映出随着盆地的断陷、煤系的沉积、盆地面积逐步扩大、地形逐步夷平。原始盆地东南深、西北浅的形态决定了煤系的沉积中心始终基本在东南侧7线附近,也决定了所沉积的煤系地层的向斜形态西北缓、东南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