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施工说 明
一、设计依据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 《
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06)
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
规范》(GB50243-2002)
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3)
6.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版)
7.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民用建筑设备专业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828号)
8. 《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 08-88-2006,J10035-2006)
9. 业主意见
二、设计范围
对整幢大楼作空调系统设计;对设备用房作机械通风系统设计。
五、冷热源
1. 采用风冷直接蒸发式变冷媒流量热泵型空调机组,空调室外机则就近安装在室外平台或者绿化草地,
新风系统采用直接蒸发式新风机组,室外机安装于一层绿化草地。
六、空调系统设计
1. 研究室、门厅等均采用直接蒸发式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加直接蒸发式新风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为顶送顶回。
2. 新风机、室内机出口均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七、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1. 设备用房均设机械排风及机械送风系统。
2. 建筑中长度大于40m的走道设置排烟设施,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由建筑专业设置符合规范的可开启外窗。
九、消声、隔振措施
1.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内壁及顶棚均作吸声处理。
2.风机进、出口、通风系统均设非燃性软接头。
3.吊装的空调器、风机均设减震吊架。
十、节能
该项目节能设计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以及(沪建交828号)执行,所选动力设备性能系数均需满足以下要求:
1.建筑物总冷热负荷及冷热指标见本说明第四条。
2.采暖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及冷热源配置详见本说明第三、五条。
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不低于3.40.。
4.设置初效过滤器的空气调节风系统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不超过0.42。
5.所有机械通风系统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不超过0.32。
6.该项目采用BAS系统实现对各空调系统集中监控、能量统计、台数控制、自动调节、实现节能运行管理。具体措施详见第十一条。
7.该项目空气调节系统风管绝热层控制最小热阻为0.74。
十一、自控系统
该项目采用BAS系统实现对个空调系统集中监控、能量统计、台数控制、自动调节、实现节能运行管理。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图详见电气专业相关图纸。
1. 变冷媒空调系统及新风机组采用独立的控制开关控制系统运行,调节室温,但宜接入大楼BA系统,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十二、系统安装
1. 风管
(1) 平时通风、空调管道: 空调风管采用酚醛彩钢复合风管(不燃A级),风管宽度大于等于3米其厚度为30mm,
风管宽度小于3米其厚度为25mm,风管颜色按装饰要求确定。
平时通风管道: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的厚度及加工办法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的规定确定。
(2) 当设计图中未标出测量孔位置时,安装单位应根据调试要求在适当的部位配置测量孔,测量孔的做法见国标。
(3) 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应设置长度为200~300mm的不燃性材料制作的
软接头,软接头的接口应牢固、严密,在软接头处禁止变径。在穿越变形缝的风管两侧还应设置防火阀。施工方法见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版)。
(4) 风管上的可拆卸接口,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
(5) 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风管必须设置必要的支、吊或托架,其建筑设计结构形式由安装单位在保证牢固、可靠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
况选定,详见国标。所有吊装风机均采用减振吊架。
(6) 风管支、吊或托架应避免设置在法兰、测量孔、调节阀等零部件处。
(7) 安装调节阀、蝶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8) 安装防火阀或排烟阀时应先对其外观质量和动作的灵活性与可靠性进行检验,确定合格后再行安装。
(9) 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向务必与阀体上标志的箭头一致。
(10)防火阀必须单独配置支吊架。
同济科技园A楼施工图
柱网定位图
排水系统图
风机盘管
系统图
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