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详情
-
1、编制依据及原则3
-
1.1编制依据3
-
1.2编制原则4
-
2、编制范围4
-
3、项目概要4
-
3.1隧道概况4
-
3.2工程地质5
-
3.3气象资料5
-
3.4地震参数5
-
3.5隧道建筑限界及洞内轨道类型5
-
3.6洞口位置的确定及洞门形式的选择6
-
3.7支护参数6
-
3.8主要建筑材料7
-
4、施工总体计划8
-
4.1工期及进度8
-
4.2施工
进度计划
安排横道图8
-
5、施工准备9
-
5.1主要材料供应计划9
-
5.2风、水、电供应及其他9
-
5.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0
-
5.4施工放样准备11
-
6.施工方案11
-
6.1正洞施工方案12
-
6.2支护方案12
-
6.3出碴方案12
-
6.4防排水方案13
-
6.5隧道衬砌方案13
-
6.6隧道弃碴方案14
-
6.7施工通风15
-
6.8 防尘15
-
7、施工方法及工艺15
-
7.1洞口工程15
-
7.1.1洞口开挖15
-
7.1.2边仰坡开挖16
-
7.1.3边仰坡支护16
-
7.1.4管棚支护进洞20
-
7.1.5洞门施工24
-
7.2洞身开挖26
-
7.2.1洞口V级加强围岩开挖26
-
7.2.2正洞V级围岩开挖29
-
7.2.3 Ⅲ、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33
-
7.2.4Ⅱ级围岩全断面开挖46
-
7.3初期支护47
-
7.3.1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47
-
7.3.2锚杆施工工艺50
-
7.3.3挂钢筋网52
-
7.3.4格栅钢架53
-
7.3.5型钢钢架施工54
-
7.3.6喷射普通混凝土55
-
7.4二次衬砌57
-
7.4.1防水层铺设57
-
7.4.2正洞衬砌方案63
-
7.5控制测量方案66
-
7.5.1洞外地面控制测量66
-
7.5.2洞内控制测量67
-
7.6隧道内断层破碎带施工67
-
7.6.1开挖67
-
7.6.2初期支护67
-
7.7隧道围岩监控量测68
-
7.7.1量测项目68
-
7.7.2测点密度与量测频率68
-
7.7.3量测数据处理70
-
7.7.4.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70
-
7.8地质超前预报70
-
7.8.1成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70
-
7.8.2开挖面地质素描71
-
7.8.3TSP203地质预报系统72
-
7.8.4.地质雷达探测法73
-
7.8.5红外线探水法74
-
7.8.6.超前水平钻探74
-
7.8.7预报成果分析及处理75
-
7.9附属工程施工75
-
7.9.1综合接地及过轨75
-
7.9.2洞内设备76
-
7.9.3水沟电缆槽76
-
7.9.4洞外排水77
附件详情
隧道位于低山区,山势整体起伏较大,最大相对高差约90m,山势植被较为发育,主要为乔木及杂草,出口端有耕种农田。隧道全长788m,双侧挡墙式洞门。隧道最大埋深约82m,隧道内为单面5‰的下坡(788m)。出口位于R=1200m的曲线上,其余部分位于直线上。隧道围岩级别分类多,隧道V级围岩213m,占隧道全长的27%;IV级围岩166m,占隧道全长的21%;III级围岩229m,占隧道全长的29%;II级围岩180m,占隧道全长的23%。隧道通过地层主要为斜长片麻岩。隧道内轨类型按重型轨道结构设计,重车方向预留特重型轨道条件。隧道内轨道类型采用碎石道床。
开工日期:12月05日;竣工日期:12月05日
施工方法: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开挖采用光面爆破,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Ⅲ、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围岩较好地段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光面爆破技术。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采用衬砌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浇筑。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施工排水采用反坡排水方式。隧道采用每节长4~6m的Φ108mm,壁厚6mm的热轧无缝钢管,以丝扣连接而成做为管棚。洞口部位仰坡采用锚喷砼支护,Φ22砂浆锚杆,每根长3m,间距1.5m×1.5m,梅花形布置。
……
施工方案:
正洞施工方案
支护方案
出碴方案
防排水方案
隧道衬砌方案
隧道弃碴方案14
施工通风方案
防尘方案
……
共计72页,
隧道衬砌施工方案
压入式通风方式图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序平面图
混合式通风方式
施工缝防水复合构造形式
中埋式止水带
防干扰作业平台立面示意图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