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高瓦斯隧道及其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19页(喷锚支护).doc

附件详情

  • 1.编制说明1
  • 1.1 编制依据1
  • 1.2 编制范围1
  • 1.3 编制原则1
  • 1.4 设计概况3
  • 2 工程简介3
  • 2.1 线路概况3
  • 2.2 主要技术标准4
  • 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4
  • 2.3.1 围岩与衬砌类型4
  • 2.3.2 主要工程数量5
  • 2.3.3 主要工程数量5
  • 2.4 征地拆迁情况7
  • 2.5 工程特点7
  • 2.6 控制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8
  •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9
  • 3.1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9
  • 3.1.1 地形地貌9
  • 3.1.2 地质构造9
  • 3.1.3 气象及水文特征10
  • 3.1.4 气象特征11
  • 3.1.5 地震动参数区划11
  • 3.2 交通条件11
  • 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11
  • 3.4 当地建筑材料11
  • 3.4.1 工程石料11
  • 3.4.2 路基工程填料12
  • 3.4.3 级配碎石12
  • 3.4.4 石灰12
  • 3.5 其他有关情况12
  • 4 施工组织总体安排12
  • 4.1 建设总体目标12
  • 4.1.1 安全目标13
  • 4.1.2 质量目标13
  • 4.1.3 工期目标13
  • 4.1.4 环境保护目标13
  • 4.1.5 标准化管理目标13
  • 4.1.6 信息化管理目标14
  • 4.1.7 技术创新目标14
  • 4.2 总体施工组织14
  • 4.2.1 组织机构14
  • 4.2.2 任务划分15
  • 4.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17
  • 4.3.1 总工期17
  • 4.3.2 施工进度安排17
  • 4.3.3 主要阶段工期18
  • 4.4 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19
  • 4.4.1 施工准备19
  • 4.4.2 建设协调方案20
  • 4.5 分项工程进度计划20
  • 4.6 工程接口及配合20
  • 4.7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23
  • 4.8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总体形象进度图24
  • 5 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24
  • 5.1 大型临时工程24
  • 5.1.1 混凝土集中拌合站24
  • 5.1.2 汽车运输便道24
  • 5.2 过渡工程25
  • 5.3 小型临时工程25
  • 5.3.1 分部驻地建设25
  • 5.3 生产场地26
  • 5.4 炸药库26
  • 5.5 工地试验室26
  • 5.6 混凝土拌和站26
  • 5.7 弃碴场设置27
  • 5.8 环境保护及污水处理设施及施工排水27
  • 5.9 临时通讯27
  • 6 总体施工方案27
  • 6.1 施工准备27
  • 6.1.1 遂道施工供水27
  • 6.1.2 隧道施工供电28
  • 6.2 施工工序及施工顺序29
  • 6.2.1 施工工序29
  • 6.2.2 施工顺序30
  • 6.2.3 总体施工方案30
  • 6.2.4 主要的施工方案30
  • 6.2.5 监控量测31
  • 6.2.6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32
  • 7 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33
  • 7.1 正洞工程33
  • 7.1.1 施工方案33
  • 7.1.2 全隧总体支护及施工方法34
  • 7.2 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36
  • 7.2.1 洞口工程36
  • 7.2.2 洞门修筑36
  • 7.2.3 进洞施工37
  • 7.2.4 超前支护措施51
  • 7.2.5 初期支护52
  • 7.2.6 防排水57
  • 7.2.7 二衬施工60
  • 7.2.8 仰拱施工64
  • 7.2.9 附属洞室67
  • 7.2.10 变形缝、施工缝施工71
  • 7.2.11 隧道通风72
  • 7.3 施工 质量验收 标准76
  • 8 监控量测及地质预报87
  • 8.1 监控量测88
  • 8.1.1 量测组织机构及仪器配备88
  • 8.1.2 监控量测的目的88
  • 8.1.3 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及内容89
  • 8.1.4 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及要求90
  • 8.2 量测频率及数据处理93
  • 8.2.1 量测频率93
  • 8.2.2 变形管理等级94
  • 8.2.3 量测数量的处理与反馈95
  • 8.3 地质预报96
  • 8.3.1 地质分析方法96
  • 8.3.2 地质预报信息反馈97
  • 8.3.3 地质预报成果的采用97
  • 8.3.4 地质预报计划98
  • 9 不良地质及特殊地段采取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98
  • 9.1 不良地质及特殊地段98
  • 9.1.1 地质和特殊岩土98
  • 9.1.2 工程地质条件98
  • 9.2 不良地质、特殊地段工方案、方法及措施99
  • 9.2.1 不良地质段99
  • 9.2.2 瓦斯监控、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105
  • 10 资源配置方案111
  • 10.1 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111
  • 10.1.1 主要机械设备111
  • 10.1.2 劳动力安排111
  • 10.2 主要材料数量及供应计划114
  • 11 标准化管理114
  • 11.1 组织领导114
  • 11.2 现场管理115
  • 11.3 工程进度管理115
  • 11.4 机料管理116
  • 11.5 用工管理116
  • 11.6 后勤保障116
  • 12 施工组织措施117
  • 12.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17
  • 12.1.1 成立领导小组117
  • 12.1.2 质量控制程序117
  • 12.1.3 质量管理制度117
  • 12.1.4 广泛开展质量教育117
  • 12.1.5 质量监控118
  • 12.1.6 质量奖罚措施119
  • 12.2 制度保证措施120
  • 12.3 技术保证措施120
  • 12.4 施工保证措施121
  • 12.4.1 材料质量保证措施121
  • 12.4.2 施工控制测量121
  • 12.4.3 隐蔽工程检查签认制度122
  • 12.4.4 工程施工的检测和试验122
  • 12.4.5 质量检测程序122
  • 12.4.6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126
  • 12.4.7 克服工程 质量通病 的措施129
  • 12.4.8 成品保护措施134
  • 12.5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134
  • 12.5.1 环境保护方针134
  • 12.5.2 环境保护目标134
  • 12.5.3 环境保护体系134
  • 12.6 安全保证措施136
  • 12.6.1 安全保证体系136
  • 12.6.2 安全管理机构137
  • 12.6.3 安全保证措施137
  • 12.7 确保工期措施152
  • 12.7.1 工期制度保证措施153
  • 12.7.2 工期技术保证措施153
  • 12.7.3 物资设备保证措施154
  • 12.7.4 后勤保证措施154
  • 12.8 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155
  • 12.8.1 水土保持措施155
  • 12.8.2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油料管理155
  • 12.8.3 文物保护措施156
  • 12.9森林防火保证措施157
  • 13 劳动卫生及消防保障措施159
  • 13.1 劳动保护措施159
  • 13.2 环境卫生管理159
  • 13.3 疾病预防措施160
  • 13.4 消防措施160
  • 14 瓦斯隧道应急预案162
  • 14.1 安全重点防范项目162
  • 14.2 制定应急预案162
  • 14.2.2 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护方案163
  • 14.3徐家湾隧道瓦斯灾害的预测及特点165
  • 14.3.1灾害的预测165
  • 14.3.2害可能发生的原因和位置165
  • 14.3.3灾害特点166
  • 14.4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措施166
  • 14.4.1灾害的预防166
  • 14.4.2应急措施168
  • 14.4.3应急程序172
  • 14.4.4发生瓦斯爆炸的应急预案176
  • 14.4.5 发生隧道塌方的应急预案178
  • 14.5报警、监控系统和报告程序184
  • 14.5.1报警、监控系统189
  • 14.5.2报告程序190
  • 14.6保护措施程序190
  • 14.7信息发布190
  • 14.8培训和宣传、演练191
  • 14.8.1 培训内容191
  • 14.8.2 逃生演练191
  • 14.9应急结束192
  • 14.10后期处置192
  • 14.10.1调查和总结192
  • 14.10.2联合调查192
  • 14.10.3事故处理193
  • 14.1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93
  • 14.11.1项目应急救援人员组成194
  • 14.11.2应急救援组织管理职责195
  • 15 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197
  • 15.1 设计文件197
  • 15.2 施工规范198
  • 16 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199
  • 17 施工组织图表199
  • 17.1 施工进度横道图(附图一)199
  • 17.2 施工进度网络图(附图二)199
  • 17.4 总体形象进度图(附图四)199

附件详情

铁路等级:Ⅱ级;正线数目:单线;设计旅客列车速度:120 km/h,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曲线半径: 2000 m;牵引种类:电力;牵引质量:4000t;闭塞类型:半自动闭塞。 概况:隧道为长大、高瓦斯隧道,全长4652m,隧道进口端有一纵向变坡点,隧内有段3.0‰的上坡,7.0‰的下坡。行车速度120Km/h,轨道为次重型预留重型条件,轨顶至道床底高度为77cm。隧道围岩分级为Ⅲ~Ⅴ级;围岩衬砌类型,其中Ⅲ级围岩3456m,Ⅳ级围岩900m,Ⅴ级围岩296m。隧道进口位于弱风化浅埋地段;隧道出口位于堆积粉质黏土浅埋地段(长度为160m)。设计进出口均采用台阶式洞门;全隧设专用洞室兼电缆余长腔31个,绝缘梯车洞9个,变压器洞室1个。新修便道1.5km,原有线路改造9km。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滑坡、危岩落石,岩堆及泥岩风化剥落等。 开工日期:11月30日 竣工日期:12月31日 施工组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包保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设四部二室进行施工管理。下设两个作业队负责本隧道的施工及作业。 施工安排:Ⅳ级Ⅴ级围岩掘进喷锚作业;Ⅲ级围岩全断面法掘进喷锚作业循环,隧道暗洞衬砌采用长12m的液压式衬砌台车2台,明洞衬砌采用工字钢架作支架、钢模作内模、木模作外模施工,与暗洞衬砌平行施工。不对隧道水沟及其他附属工程这些工序的作业时间做定量安排。
……附示意图、标准表、组织体系图等共计219页,

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超前帷幕注浆封堵做法

Ⅳ级围岩钻爆设计图

临时便道横断面示意图

上下两个台阶开挖

Ⅳ级围岩正台阶法掘进喷锚作业循环时间表

Ⅴ级围岩上弧导预留核心土法掘进喷锚作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帮助中心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分享,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内容或者违法行为,请及时联系站长删除。